什么炒股软件可以杠杆俄罗斯与中国和印度的能源贸易正在实现本币结算
在2025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俄罗斯实施100%的关税,表示因对普京及俄罗斯政府感到失望而采取此举。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也未能幸免,这两个国家将被加征500%的关税。这一举措显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影响,而对于俄罗斯来说,尽管面临重重压力,依然存在三个关键因素能够突破困境。
1. 能源出口“向东转”:亚洲市场逐步取代欧美
过去五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在亚洲市场的重心上有了明显的转移。2024年9月,普京在“俄罗斯能源周”论坛上披露,亚太地区的能源出口已占俄罗斯总出口的6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2022年仅为39%。这一变化意味着俄罗斯逐步将能源出口重心从西方市场转移到亚洲,形成了一种新的战略布局。
展开剩余87%尤其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预计到2024年底全线贯通,届时其年输气能力将达到420亿立方米,几乎相当于中国年天然气消费量的15%。这条管道不仅为俄罗斯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流入,更通过“西伯利亚力量”模式,将过剩的能源产能从欧洲市场转移到亚洲市场。例如,俄罗斯曾经供应德国的天然气,如今通过对管道进行改造,使其能够经哈萨克斯坦输送至中国,这样既避免了欧洲市场的萎缩,又确保了长期合约价格的稳定。
此外,随着2024年卢布在俄罗斯出口交易中的结算比例升至39.9%,人民币在其中占据了超过25%的份额,俄罗斯与中国和印度的能源贸易正在实现本币结算,这使得美国关税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实际上避免了美国的关税直接影响。而印度则通过阿联酋贸易公司中转俄罗斯原油,再以“阿联酋原油”出口,成功规避了美国的海关审查。
这一系列的结构性调整,使得俄罗斯在能源出口收入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尽管2025年美国对俄石油加征100%关税,俄罗斯从亚洲的能源出口收入却实现了12%的同比增长,完全弥补了欧洲市场的损失。未来,俄罗斯与中国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上的合作计划,将进一步巩固亚洲市场在俄罗斯能源战略中的核心地位。
2. 资源自主能力:从粮食到核能的“自给闭环”
俄罗斯的经济韧性不仅仅体现在能源出口方面,还在于其拥有完善的资源自主体系。在农业领域,俄罗斯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2024年其小麦产量达到8200万吨,国内消费量仅为5500万吨,剩余的2700万吨用于出口。即使在2025年,欧洲议会对俄化肥加征6.5%关税,俄罗斯也能够通过扩大钾肥和磷肥的出口来弥补这一损失。2024年,俄罗斯化肥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18%,其中中国和印度分别是其最大和第三大买家。
此外,俄罗斯采用“粮食换技术”的策略,与印度达成了互补贸易协议。俄罗斯向印度提供低价小麦,而印度则向俄罗斯出口农业机械设备,形成了一种互利的贸易网络,保障了双方的经济利益。
在能源领域,俄罗斯的核能产业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全球最大的铀浓缩服务供应商,俄罗斯掌控着全球44%的铀浓缩产能,且美国35%的核燃料依赖于俄罗斯供应。2024年11月,俄罗斯宣布暂停向美国出口铀浓缩,以反制美国的铀禁令,直接影响到美国约20%的电力供应。这一行动的威慑力迫使美国在关税谈判时不得不顾及俄罗斯的核能供应,若完全切断俄罗斯的铀供应,美国将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恢复本土生产能力,这期间不仅会面临电价飙升,还可能导致核电站停机。
在工业领域,俄罗斯的军工复合体展现了强大的适应能力。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坦克的产量同比增长了200%,无人机的生产能力也提升至每月5000架。西方对俄罗斯的芯片限制并未影响俄罗斯的军事工业,反而通过“民用转军用”的方式,将汽车电子芯片改造为武器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成功维持了关键装备的生产。
3. 中俄印“三角合作”:构建区域经济防火墙
面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俄罗斯、中国和印度逐渐形成了深度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三国合作不仅表现在能源领域,还扩展到了贸易、投资和战略协作。
自2002年起,中俄便建立了边境贸易的本币结算机制,而这一机制将在2025年扩展到所有品类的贸易。比如,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中,70%使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则用这些人民币购买中国的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同时,印度也通过“卢比-卢布”互换协议,将对俄贸易逆差转化为对俄的投资,2025年印度对俄的直接投资同比增长了150%,主要投向北极油气开发和远东港口建设。
此外,中俄联合打造的“滨海1号”和“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连接,使得货物运输时间缩短了40%。印度则通过参与“北方航道”开发,获得了北极圈港口的使用权,有效避开了马六甲海峡的地缘风险。这种“陆海联动”的合作模式,确保了三国贸易不再依赖传统航道,即便美国封锁苏伊士运河,三国也能通过陆路和北极航线保持供应链的稳定。
在2025年7月的金砖国家峰会上,俄罗斯、中国和印度联合推动成立了“金砖国家能源合作基金”,首期资金达到500亿美元,专门用于成员国之间的能源项目投资。同时,三国还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联合发起诉讼,指控美国的关税政策违反非歧视原则,使美国在法律层面陷入了被动局面。这种“双线作战”策略,既在实际经济层面巩固了合作关系,又在国际规则层面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
4. 制裁反噬效应:美国关税政策的“七寸”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然表面上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却存在明显漏洞,暴露了美国对俄罗斯能源的深层依赖。首先,尽管美国对俄罗斯实施100%关税,但仍然允许本国企业继续进口俄罗斯的铀,且这一禁令最早要到2028年才会生效。这样的“选择性制裁”充分表明,美国在能源领域对俄罗斯的依赖,远超其想象。
其次,美国对中印加征500%关税,直接影响了全球供应链。中国对美国出口的机电产品中,有54.3%需要依赖俄罗斯的原材料。如果美国强行实施这些高关税,消费者将面临电子产品价格翻倍的可能。此外,印度是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占俄出口量的40%,若印度被迫转向中东原油,全球油价将飙升至120美元/桶,美国的通胀率将因此上涨2个百分点。
针对这些漏洞,俄罗斯展开了反制行动。2025年7月,俄罗斯宣布暂停向美国出口钛合金,这一关键材料对波音787客机的制造至关重要,直接导致美国航空制造业陷入停滞。与此同时,俄罗斯联合中国和印度在联合国提出“全球能源安全倡议”,倡导建立非政治化的能源贸易体系,并获得巴西、南非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支持。这一“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使得美国在国际舆论中陷入了孤立局面。
结语
尽管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俄罗斯形成了一定压力,但这些制裁并未能动摇俄罗斯的战略基础。通过能源出口结构调整、资源自主保障及中俄印三国的深度合作,俄罗斯正逐步构建一个“去西方化”的经济网络。这一合作模式不仅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另一种发展道路,也可能在未来十年内重塑全球能源政治格局,特别是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推进和金砖合作机制的扩展下,俄罗斯将不仅仅化解当前危机,更可能成为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重新塑造者。
发布于:天津市三倍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